丝路智能影音***
现代火葬会不会影响后人考古?
答案:完全不影响!
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,辉煌灿烂的文化,对现代人来说,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它吸引了无数人去探索、研究、欣赏、见证古代的历史、文化、文物、古建筑、风土人情。但是古代没有很好的保存和记录历史、文物的方式,最终只剩下墓葬这一种方式供后人去考古,去探究。
在现代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现代科技高度发达,记录和保存历史的方式有各种各样:书籍、语音、影像、文物等等。而且这些保存媒介的容量比较庞大,可以保证用尽量少的媒介去保存历史,不会太庞大,太占用空间。同时还有各种黑科技可以保证这些东西经久存在,不会腐烂、变质、消失。
相对而言,现代可以比古代更好的保存和记录历史,留给后人欣赏、研究、追述。不必像古代一样,用墓葬的方式留存着微小的文物让后人去考古研究。毕竟墓葬会让很多的文物受到破坏、消失,留下很多让人费解,无法考证的历史谜团。
现代火葬是薄葬文化的进一步延续,不会影响后人考古。后人可以去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、科技馆、名胜古迹等等更好、更文便的地方去考古、去研究过去的历史和文件。墓地考古毕竟费时费力费钱,还破坏植被,不环保。
这问题问的很好,火葬确实会对以后的考古有一定的影响,甚至可能让考古学家失业!
我们之所以考古是为了用更科学的方法去了解我们的过去,古代文明与智慧!
人骨是考古学家最好的辨别埋葬者身份,性别,地位等信息的主要参考!有了火葬以后,以后的考古学家就很难获得这些信息了。
但是从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来看,火葬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!你想想,要是没有火葬,到处都会发现尸骨,警察叔叔该如何破案?
我觉得还是会的。墓葬对于考古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:
一是墓葬中的遗骸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材料,考古学家不仅可以借此研究古人的身高、年龄、性别、死因等生物学因素,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墓主人之间的亲族关系,进而管窥社会。
二是墓葬中的随葬品,按照“事死如事生”的思想,是可以反映生者死前的生活的,比如汉代,像海昏侯、满城汉墓墓主中山靖王刘胜,都把衣食住行各种器用带入了墓内,几乎力图在地下照搬地上的生活。当然,严格地来说,墓葬不能等同于现实世界,它应该等同于“理想世界”,比如现在的晚辈给故去的老人烧纸钱,一烧就烧个“几万”、“几亿”——想让人有钱,这是和现实世界等同的,但是想这么有钱就是“妄想”了。由此就可以说到墓葬中的一些壁画、帛画等美术图像,它们往往“半真半***”,有西方接引、神兽开道这般的内容,还有墓主人对坐、打马球等现实场景。不过换个思路看,人们的“妄想”其实也是思想史上的“真实”不是?也很有意义。总之,对随葬品、墓葬美术的研究,是考古学的重要课题。
三是墓葬本身,其结构、布局等等,也带有很重要的考古学信息。古人建墓不是挖个坑把人埋进去就完了,根据地位、辈分、性别、风水等等因素,安排墓位、设计墓形,这其中蕴含着包括亲族关系、社会等级、风俗演变等等层面上的信息,可以引发考古学家极为丰富的解读。
由此,相比来看,火葬虽然也不是彻底的“水过无痕”,多少还会剩下灰烬和焚烧地点,也算是一种社会风俗观念的反映,但总体而言还是失却了前述的很多信息留存可能。虽然墓葬考古只是考古学的一部分,未来的考古学家还可以发掘城市、沉船等等,未来的文献史学(包括用纸和电子手段记载下的文献)材料肯定也会丰富到爆炸,但墓葬考古这个分支领域,确实很可能因为火葬的普及而日渐失色。
这个问题再深一步:会不会有一天,考古学将要终结?大学不再设考古专业了,不单一门学问没了,考古工作者也没事做了、没饭吃了,集体失业?!
不会的。
有人提出这个问题,源于一个误解,以为考古就是挖墓,甚至有人极端地说,考古就是“以国家名义”进行的盗墓。
诚然,对普通人来说,挖墓是最有意思的考古活动,充满了神奇色彩,有人看了《盗墓笔记》就自称爱上了考古!但考古绝不等同于挖墓,或墓葬的发掘。考古还包括古代遗址、遗迹和遗物的发掘,比如上古、先秦时期的城址,在这些城址里,有城墙、宫殿、作坊、冶炼场所、祭祀台、天象观测台、水利设施等等,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墓葬和殉葬坑。可见,墓葬只构成考古的一部分内容。
然而这个问题也不是毫无价值的。
从考古学存在的基础来说,主要面临两个问题:
首先,古代遗址遗迹随着大规模的发现与发掘,必然会越来越少,这个大趋势是没法改变的。人类活动会不断留下新的遗址,然而我们从现实中看到,今天的现代化城市里,连五十年以上的老房子都很少见了,不断的拆拆拆、建建建,当代文明留给后人的,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将非常有限。电子化生存的时代,一切都在加速,似乎再也没有时间进行沉淀了。
其次,今天除了部分特殊地区,大多数地方都强制推行火葬。火葬的意义不仅仅是遗体的火化,而是丧葬文化的根本变化。虽然人死后,还会留一把骨灰,但骨灰多安葬在公墓里,一只木匣、一处***、一块异常简单的墓碑而已(当然还有一份20年一续的公墓续租合同),千坟一面,再无任何文化和遗物的附着。
古人实行土葬,遗体入土时,地上地下都会留下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物的遗存,如墓穴(不同的葬式、葬俗)、陪葬品、棺椁、遗体、碑刻(墓志铭、神道碑)、坟茔、地面建筑(及其附属物)等,为考古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。而几十年来,除了分散的民间坟包(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迅速消失),再就是集中入葬的商业性的公墓、陵园,人死之后入葬在标准化的公墓里,已成为时代的新趋势。
火葬是当代人的一种丧葬方式,其根本目的在于节省土地***。那么这对今后的考古工作有没有影响,这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。
想要了解火葬对考古的影响就要对考古这个名词进行一个剖析。简单来说,考古就是发掘并研究古代人类的遗存,但是发掘的范围,研究的维度以及考古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一言以蔽之。
首先考古发掘的范围并不局限在墓葬,古代人类的居住遗址、城址、作坊等各种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古遗迹都是考古的对象。问题中的“火葬”仅仅是把问题局限在了墓葬上,当千百年后我们也成为古人的时候,考古的范围依旧不会仅限于此。
其次考古的目的是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,并以此来启发当今的社会。中国范围内从旧石器时期至晚清民国历经了一百多万年的沧海桑田,即使是经过这么久的变幻,历史学家、政治学家、文学家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者,都可以借助考古发掘研究古代各时段的政治经济、思想文化、日常生活,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无所不触及。墓葬考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,古代墓葬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墓葬制度、氏族关系、等级制度。古代墓葬进一步反应的是现实生活。但是当今社会结构的大框架不是一个坟茔可以反应的了的。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一家做主,打破了分封、氏族的关系,所以考古现今的墓葬意义并不大。
最后,考古的范围再广阔,内容再丰富,但其根本是着眼于人类本身。古代的信息记录并不发达,虽说古籍是卷帙浩繁,但是依旧不足以让现今的人做到无死角的研究。当今信息存储量巨大,医学、科学、文学等各种有关人类的信息通过网络都可以查得到。简单粗暴来讲,只要千百年后还有网络,就不愁了解不到如今社会的状况。至于火葬自然对于今后的考古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ezhimy.com/post/9331.html发布于 2024-04-04